美团的亏损,为什么停不下来?

        【每日科技网】

  美团的每一次动作都像是战斗。它从不惧主动或被动地陷入战争,在大家都关注战事走向时,王兴却说它将耗时漫长,终局还远未到来。

  出生至今第九个年头,美团已然长成千亿级别的独角兽,但始终无法摆脱亏损。

  2017年中,美团曾短暂地实现了盈亏平衡,账上趴着200亿并没有给王兴带来安全感。在一次采访中,王兴放言:“如果不开拓新业务,我们可以在一年之后规模盈利,但我不认为短期赢利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017 年 10 月美团拿到了 40 亿美元融资,两个月后宣布正式进入打车市场,半年后,将摩拜收入囊中。

  美团总是习惯于将手中持有的筹码,全力下注。

  扩张为先,连年亏损

  如果复盘美团走过的路径便会发现,没有“边界”,承载着美团的想象力和野心。在别人地盘上抢食,它不得不花费巨大力气打赢一场场苦战,亏损从一开始就无可避免。

  2017年美团经调整亏损28.5亿元,在2018年扩大了近两倍,达到85.17亿元。周刊君不完全统计,仅过去四年里,美团合计亏掉了1508亿元,调整会计准则后,这个数字依然高达227亿元。

  美团副总裁王慧文曾解释,“很多时候,亏损业务不一定是因为竞争而亏损,而是因为业务增速太快,决定了需要投入更多资源。”

  中国互联网界任何一个领域的创业都很难不向资本低头,特别是以烧钱著称的O2O。

  2013年切入外卖,2015年上线酒旅,2017年开始出行业务、榛果民宿、小象生鲜、快驴进货,美团一次一次都需要花更多的钱,来维持增长扩大估值。当原先的市场触到天花板,就进入新的市场引战,拿到新的融资来做新的市场,用烧钱保持新业务的增长,从而获得更多收入、做出新的估值。

  “这背后的逻辑是,大家都在去抢占一个可以预期的市场,抢占人口的流量,这个阶段里,企业发展的速度会非常快,如果先期不占据优势,很快就会被同业甩开。强大资本加持下,他会很快地其他其企业。”诚美投资董事告诉周刊君。

  身形日渐膨胀,这些原本相互独立的业务,都放在本地生活的体系下整合进美团内。

  “看起来我们什么都做,但实际上我们只做一件事。”王兴将美团定义成出售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他说:“想要下馆子的、点外卖的、看电影的、旅游的、租车的,基本上是同一个群体。”

  如果拆开来看,从团购、外卖到打车,这些业务的共同点是启动门槛很低,不需要像京东一样全国建仓库、或者像亚马逊一样花几年时间建数据中心做云计算,更无须探索商业模式,只要钱下去了,就有收入。

  说起来,都是钱的事。

  依赖于宽松的资本环境,彼时美团的血槽完全靠资方爸爸来填。腾讯、红杉、高瓴、阿里——美团获得了近乎中国创投界最的资源。美团上市前完成了 8 轮融资,公开披露的金额就在 80 亿美金以上。

  高增长就好比一台强劲的马达,收割着创业者和资本信心,只要前进的曲线陡峭上扬,就能够在助推下冲出赛道。2017年,外卖战场上一片火光,为了在用户手机里留存,美团和其他竞争者们共计烧掉的资金超过百亿级别,美团单月就将近要烧掉三亿。

  尽管代价巨大,美团还是活了下来。

  王慧文曾称,“我们已经爱上含金量低的事儿。一个事情又不怎么赚钱、又难、又慢,BAT怎么能看得上。我们专门做鸡肋业务,把肥肉留给BAT。”

  不赚钱的“鸡肋”要合成肥美的“牛排”,各项业务之间必然要出现“化学反应”。

  生态搭建

  梳理美团的发展路径,在旧业务的优势地位巩固后发力拓展新业务,已经成为一个惯例。从团购切入外卖,由外卖扩张至出行,都遵循着同一套底层逻辑。

  2015年,美团刚从千团大战中脱身,随即卷入外卖烧钱大战。外卖带来了巨大的数字——每天千万量级的订单量冲高交易额,美团的估值水涨船高。

  虽然撑起了美团的体量,却也贡献了最多的亏损。当年,美团亏损105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59亿元。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2017年,美团经调整后净亏损缩窄至2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外卖业务在连年增长后,总营收占比超过酒旅,成为支撑整体营收的支柱。2018年,外卖业务的盈利状况继续好转,毛利率有13.8%,同比去年还增长了5.7%。

  比起单个业务跑通,搭建和运营庞大的业态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这并没有妨碍美团再一次主动出击。

  美团点评投资人、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在支持美团进入打车市场时表示:“大概有30%的人打车去吃饭,和美团点评的用户群高度重合,这个事情有的做。”美团业务布局的内核,是将各种服务综合,吸引用户更多频次、更长时间地留在平台上。

  2018上半年,美团在出行领域频频出手:3月与滴滴持续“打车大战”,4月又在共享单车末路前将摩拜收至麾下。然而在狠烧了一笔钱后,自己也被灼伤了。

  体现在2018财报中,整个集团的盈利数字都被拉低:包括出行在内的新业务及其他毛亏损高达42.59亿元,毛利率为-37.9%,就在前一年还是46%。

  美团在财报中解释称,这是因为2018年,在为消费者及商家提供新商品服务品类这一层面加大了投资。分头来看,摩拜和网约车业务给美团新增了81亿元总成本,单是摩拜,就为美团带来了45.5亿元亏损。

  实际上,摩拜被吃下后就一直在“美团化”。去年底,运营不佳的摩拜爆出裁员比例高达30%;今年1月份,王慧文发布内部信,宣布摩拜单车将成为美团LBS平台单车事业部,由他本人兼任事业部总经理。摩拜更名为美团单车,美团APP成为摩拜单车的入口。近期,持续失血的摩拜被爆出正在关闭所有的国际业务。

  以摩拜为代表的新业务收缩,意味着美团不得不为一时的冒进付出代价。

  用出行贯通生活服务的愿景,进展缓慢。各块的业务数据整合目前尚未完成,用户也还没有形成习惯。乘坐美团打车或骑辆摩拜去看电影或吃饭依然停留在设想中。

  美团财报中写着:“我们已经进行组织调整及整合业务以提高管理效率。为更好地将线下流量导流进在线平台,在美团应用中增加为单车解锁的入口,以逐步养成用户将美团应用作为共享单车服务地入口的习惯。”

  占住外卖这个高频流量入口,美团意在拉动后面低频的到店、酒旅和新业务。“互联网大企业发展到后期,更加考验企业的续航能力,要通过底层技术不断创新,让商业模式不断进化。”上述投资人士分析称。

  按照王兴的期待,美团有机会成为A、T一个量级的公司,“因为我们创造的价值足够多,餐饮、旅游、到店综合品类每个领域都可以值几百亿美元。但需要的时间不短,至少五到十年吧。”

  所以在A、T之外,美团的生态还搭得起来吗?

  首先,外卖要权衡盈利和生态的可持续。

  据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机构DCCI发布的《网络外卖服务市场发展研究报告》,目前美团外卖、饿了么和饿了么星选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4.1%、25%和8.7%。坐稳市场份额后,美团大比例地提高佣金,据媒体报道,去年开始,外卖商家抽成比例被明显调高,部分已接近22%。

  这无疑抬高了美团的盈利数字。财报中,美团外卖业务的毛利率已经由2017年的8.1%优化至2018年的13.8%,受此带动,美团的变现率也从2017年的9.5%跃升到2018年的12.6%。

  如果不考虑新业务,美团这番尝试证明,外卖未来的盈利空间是存在的。餐饮和外卖的市场增速一般比较稳定,不会突然有爆发性需求出现,而外卖的成本又基本是刚性,未来盈利的弹性还是向商家、消费者提价。

  对外卖平台的生态来说,这又是个挑战。

  就在本轮涨价后,有用户在平台点餐后评论说:“最终都会转嫁给订餐顾客,商家对顾客不能涨价,对平台不能议价,只能削减饭菜用料和分量控制成本。”一位已经入驻5年的商家告诉周刊君,做到现在几乎已经无利可图,线上的渠道只能勉强维持。当平台对用户和商家来说都不好用了,势必将重新选择。

  另一边,新业务的推进也并非坦途。

  有证券人士分析认为,B端激烈的同业竞争仍然是美团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而且互联网行业技术、模式、用户等各个方面均存在被颠覆的可能。

  也就是说,to B业务具有长期发展空间,但不能回避的是培育过程中,美团还将与阿里等宿敌狭路相逢。

  “在互联网上半场,基本功不太好,还可以靠红利、靠战略、靠资源带动快速发展,但到了下半场,基本功不过关,活下去都很难。”王兴在内部信中强调。

  2018年财报中,美团也转变态度,一再明确新业务上要“审慎投入”。 经过近期几番动作,大众点评和摩拜的资源都收归至美团APP,指明了一个方向:美团已经在收拢流量资源,提高变现率。

  这或许是美团深思后,投下的一个长注。

  数据来源:美团2018年Q4财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