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资讯 > 正文

专访北森云计算CEO纪伟国:解读SaaS+PaaS的云上发展路径

        【每日科技网】

  随着云技术的逐渐成熟,IaaS、PaaS、SaaS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作为企业级HR SaaS的代表,北森逐渐加深在人力资源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探索出一条SaaS+PaaS的创新发展路径。

  在北森CEO纪伟国看来,中美在SaaS领域的差距很大,当然发展潜力也更大。美国已经有上百家SaaS独角兽,领头羊Salesforce营收早已突破百亿美元,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美国企业级软件市场基本已经是SaaS的天下。可以看到,SaaS的增长是复合式的,因为SaaS的交付和商业模式让厂商更加聚焦于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北森是最早将“客户成功服务”引入中国的SaaS公司。在中国,已经有超过5000家的中大型企业通过使用北森的创新科技,率先获得科学的人才数据洞察和员工赋能体验,从人才成功迈向商业成功。他们广泛分布于金融、汽车、房地产、互联网、新零售等垂直行业,包括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招商银行、上汽通用、吉利、碧桂园、万科、阿里巴巴、京东、海尔、海南航空、链家等众多头部企业。

  北森云计算CEO、联合创始人 纪伟国

  北森SaaS+PaaS的探索之路

  北森做SaaS软件要追溯到2010年,那时SaaS的概念刚刚在硅谷兴起,尚未被资本市场认可。纪伟国提到,北森从人才测评起家,那时希望从测评的角度切入到软件领域,为客户提供整体的人才技术解决方案和工具软件。

  中国的SaaS刚刚兴起时主要面向小客户,以免费的形式快速获客,北森也曾被“套路”。“北森进入SaaS领域后,路是坎坷的。2010年北森先从Platform开始做底层平台,希望在平台上构建应用,2011年做免费,2012年做小客户,做了半年遭尽埋怨后发现方向错了,于是不再跟风,而是调转方向转战大客户。” 纪伟国如是说。

  2014年,北森与投资人带着三个问题,组成五人小分队赴美考察。首先考察SaaS应该做大客户还是小客户,得到的答案是,做小客户在提升ARR和续约率等方面都面临比大客户更高的挑战,而绝大多数成功的SaaS公司都是从大客户切入的。其次是能不能做免费,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免费SaaS在美国并没有成功的案例。最后一个问题是为什么SaaS软件能替代安装版,所有的回答都是一个词:成本。

  彼时纪伟国发现全美国的SaaS厂商都在做Platform,经过研究后,发现:国外是把给工程师用的开发平台,封装后,让客户和ISV可以使用,从而解决大客户的个性化问题。北森由此制定了PaaS对外开放的策略,继续加大对PaaS平台的投入力度。

  可以说,这次赴美考察坚定了北森做大客户的决心,大客户对服务和解决方案的要求都很高,而这正是北森最擅长的领域。很多SaaS企业先做中小型客户,待产品成熟后再慢慢做大客户,而北森恰恰相反。发展到今天,北森从200人规模到2000人,在SaaS领域堪称大厂,但纪伟国表示“在大客户眼中仍然是一个小供应商”,因为大客户都是面向全球招标的。提到北森之所以能够跟国际巨头同台竞技并拿下很多TOP客户的原因,纪伟国认为根源在于北森产品的差异化和本土化服务。

  一体化、平台化、生态化构建HR SaaS护城河

  2019年,一直以低调著称的北森,对外发布一体化、平台化、生态化的三年产品战略,并逆势扩张,全面发力HR SaaS市场。对此,纪伟国表示,北森PaaS平台的正式商用为公司构筑了全面发力的基石。

  一体化:指HR SaaS一体化,包括云eHR + 人才管理软件+人才管理技术三个部分,北森将为客户提供人力资源需要的所有软件和技术。第一部分是云eHR是人事管理软件,主要解决的是员工入转调离、请假考勤、薪酬福利等最基本的人事管理需求。第二部分是人才管理软件,主要提供招聘、绩效管理、职业生涯与继任等围绕人的能力,实现人才职涯全周期管理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吸引、培养和留住多元化人才。第三部分是人才管理技术,包括人才测评、360度评估和反馈、敬业度调查、能力素质模型等。

  北森在2004年就专门成立了人才管理研究院,拥有上百位名校心理学和HR专业的研究人员,为服务和赋能企业提供专业智力基础。这也是北森与其他HR软件公司的差异化所在。

  平台化:北森将不断提升PaaS平台的开放能力,满足大中型企业自主开发的个性化需求,建立企业应用生态。北森的观点是无PaaS不SaaS,因此一直坚持做自己的PaaS平台。纪伟国认为,即使在SaaS时代,软件也不是标准化的,一定是量身定制的,为客户提供非常强的个性化能力。北森在PaaS平台上为客户提供无代码开发、低代码开发和全代码开发三种能力。

  据悉,北森计划于2019年第二季度推出PaaS应用商店,定位做Native Application的原生应用商店,前期将以HR应用为主,预计到2021年将推出1000个应用。需要强调的是,与钉钉的开放接口不同,北森的原生应用需要在北森的PaaS平台上进行开发,所有代码部署在北森的云上,与苹果的应用商店类似。

  生态化:旨在连接一切互联网资源,围绕员工的衣食住行不断开拓新伙伴,打造员工生态服务。如今,互联网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工作场合互联网的侵入程度很低。实际上,企业为员工提供出差订票、定酒店、加班订餐、商业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福利等大量服务,需要付出巨大的资金和人力成本。北森的员工生态服务可以将人与互联网的各种资源连接起来,一站式自助式提供给员工,大幅提升HR的效率,让这些服务变得更加简单。

  纪伟国强调,数据一体化是人力资源软件的一大痛点,大量的人力资源数据分散在公司的各个部门,无法被集成,更无法统一分析。北森在PaaS平台上根植了数据层,在数据层上接入大数据引擎和数据仓库,同时提供创新的AI能力,实现跨平台、全应用的数据一体化,真正带来数据驱动的人力资源变革。据了解,目前全球HR SaaS领域,只有两个PaaS平台,北森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则是美国的Workday。

  北森PaaS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体化、平台化、生态化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然而哪一条单拎出来,实现起来都十分不易。

  以一体化为例,北森从2015年开始布局,如今已有四年,然而要想把人力资源所需的所有工具软件都覆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PaaS平台成熟之后,推出原生产品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2018年初,北森围绕PaaS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形成了大中台、小前台的事业部架构:将PaaS平台事业部变为大中台,专注于高性能的技术,用数据技术把业务承接在中台上;各产品线变为小前台,以事业部制下的独立业务团队面对市场,确保业务决策的灵活性和更加贴近客户。有了底层的PaaS平台,SaaS产品的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都明显下降,为北森发展注入了更强竞争力。在一体化战略的驱动下,在底层PaaS平台的支撑下,北森目前已打造了人才测评、Gene模型、招聘系统、在线考试、IDP和学习、360评估、绩效、继任、员工调查、能力系统、组织、员工、薪酬、假勤共计14款产品。每年稳步推出2-3款新产品,今年即将推出的是On-boarding和员工生态服务。

  回过头来看,北森的PaaS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10年至2014年是第一阶段,开发平台阶段;2014年至2018年是第二阶段,PaaS内部应用阶段;2018年至2021年是第三个阶段,开放地对外输出PaaS能力阶段。

  据介绍,北森PaaS平台开放将分三步走: PaaS For Customer,为客户交付个性化的业务;PaaS For Partners,发展并构建伙伴体系,由生态伙伴为客户提升开发服务;PaaS For ISV,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可以在北森PaaS平台上开发软件,再对外销售。

  做PaaS不易 从踩坑开始

  PaaS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PaaS平台的研发也绝非易事。纪伟国坦然,北森做PaaS时踩过很多坑,的坑有两个。

  第一个是一个稳定成熟的PaaS平台一定要解决高并发高扩展性的问题,北森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并没有采用传统IT架构,而是采用了的互联网技术架构,这种分布式技术架构很好的解决了高并发高扩展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却也带来了存储体系数据一致性的挑战,为了填坑,北森在分布式存储体系上进行了自主研发升级,花了两年时间开发了自己的分布式数据库,解决了分布式数据存储一致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2016年北森PaaS平台在技术层面基本成熟,基于元数据定义对象、字段,基于工作流引擎自定义流程,完全可以快速构建出一个原生的SaaS应用了,但产品上架后却发现不好用。原因在于此时的PaaS还缺乏基于HR业务的独有特性,无法很好地支持客户实际使用场景,于是北森又下决心继续完善。北森有300多个工程师做PaaS,这些研发人员将业务场景高度抽象的业务架构与高可用高扩展性的技术架构进行进一步的统一,不断打磨PaaS平台,这一打磨过程历时三年才完成。

  今天,北森的PaaS平台已能够全力应对商业化带来的诸多挑战。而北森以人力资源科技驱动的创新机制也基本成熟,研发人员接近800人,全年迭代超过200次。未来的企业成功取决于人才成功和员工成功。新科技的发展、商业模式的变革、组织边界的变化、个体价值的崛起、95后员工涌入职场的大潮……如何用科技赋能员工,让员工更加富有成效地工作,让管理和决策更加科学和智能,甚至如何让人和机器和谐工作共处,这些都有待于北森这样的人力资源科技企业去探索和推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