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资讯 > 正文

推进智慧司法建设进程,2021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应用高峰论坛圆满举办

        【每日科技网】

  9月17日, 2021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应用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启动仪式在青岛顺利举行。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人民法院原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胡云腾,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梁新,山东省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褚振东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南京大学软件学院陈振宇教授、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首席工程师夏磊、擎盾数据董事长杜向阳等司法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等形式,就当下人工智能在我国未来的司法改革和实践中的深度应用和强化我国智慧法院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后疫情期间,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也对司法为民和公正司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为司法领域的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司法管理、司法决策方式继续实现突破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支撑。中国法研主办2021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应用高峰论坛,并时启动第四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Legal AI Challenge)。

  成就・ 机遇 人工智能 深度应用 助力 智慧 法院建设 拥抱司法现代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不管是在经济还是社会领域,都不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技术保障和核心驱动力之一。

  随着大数据的持续采集,司法数据积累日趋庞大,数智技术快速发展。通过推动人工智能在证据收集、案例分析、庭审影像处理等典型司法场景中的深度应用,很好地辅助司法工作者提升案件处理的效率和公正性。但司法需求与人工智能实际运用之间还需要进一步打通技术与法律的学科壁垒,突破人工智能技术和业务化应用的鸿沟。梁新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法研杯赛事是一场需求导向的比赛,重点是应用型科技创新,希望通过比赛激发和发现创新型技术方案和服务形式,为司法数据中台、智慧法院大脑、在线法院建设破解难题。”

  致辞环节,论坛举办地山东高院褚振东主任提出山东智慧法院建设是在全国智慧法院建设整体规划框架下进行的创新探索和大胆实践,介绍了全省智慧法院建设应用情况,祝愿第四届司法人工智能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许建峰主任在发言中提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力推进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极大提升了司法为民和公正司法的质效。通过信息化手段服务人民服务司法管理,相比传统线下方式,实现了低碳节能减排,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司法人工智能在智慧法院建设当中具有驱动全局的关键作用。他期望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技精英们更多能投入到智慧法院难题破解中来。

  胡云腾会长强调,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司法人工智能这么多年飞速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服务法官、执法办案方面,在服务人民群众接近司法、使用司法方面,在服务党和政府决策方面,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在服务专家学者、创新法学理论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司法人工智能和智慧法院建设,目前仍然存在不少不足和差距,主要是水平不高、系统不通、使用不便。当前全国法院形成了海量司法数据库,是法制建设的问题库、答案库、智慧库,是全民共享的司法宝库。研究司法人工智能,一定要用好司法数据库。同时,要加大应用,提升好用,扩大效用,确保有用。最后,胡云腾会长呼吁人工智能行业的研究者,投身于司法人工智能,服务我国法治国家建设,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融合・挑战:司法+人工智能,更多技术难题亟需破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国家十分重视和支持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数据技术打破了数据孤岛,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正在加快构建真正的智慧。”,倪院士殷切希望通过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来打通技术与学科的壁垒,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促进案件信息搜索,智能语音处理,真正做到智能审案,智慧司法。并预祝第四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成为全国智慧示范、创新技术、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中产生的法律问题,成为与会专家讨论的重点。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从“数据法学、计算法学、数字法学、人工智能法学等新兴交叉学科顺应了数字化智能的时代,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旺盛的生命力”展开,就“人工智能在司法数据安全和责任归属”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论证。

  英特尔首席工程师夏磊以《AI助力司法数据业务发展》为题,从技术角度提出,驱动司法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动力是算法、算力、数据。算力和算法的不足,成为了制约司法数据业务的深度发展的瓶颈,并对相应解决思路和方案进行了探讨。

  擎盾数据董事长杜向阳则以“司法智能化的深度应用与机遇挑战”为题,做主旨发言。他认为,智能化已经在司法领域有了一些的应用,特别是疫情期间,智能化的司法应用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这种智能化应用离能用、好用的智能化仍有很大的差距,未来,技术还需要与司法业务结合,共同推动司法人工智能技术落地。

  面对上述难题,如何在诉讼服务和司法审判领域更好地运用“数字技术”,缩小“数字鸿沟”,建立“数字信任”,推动“数字治理”,服务“数字经济”,全方位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将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于司法领域将成为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碰撞・交流 :司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漫谈

  在高峰论坛上,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智慧法治联合实验室主任刘振宇主持“司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漫谈”圆桌对话,青岛中院审委会专职委员曹波、湖北高院信息管理处副处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王玉明、南京大学软件学院教授陈振宇、阿里巴巴达摩院司法算法负责人张雅婷、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坤、华夏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单衍景参与对话。

  对话嘉宾从产学研用四方面深度分析了司法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

  青岛中院曹波专委和湖北高院信息管理处王玉明副处长作为法院用户端代表,从本院智慧法院建设说起,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指出在智慧法院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使用和建设难题。汉王科技副总裁王坤、华夏电通副总裁单衍景和阿里巴巴达摩院司法算法负责人张雅婷作为行业产业代表,就司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业务开展进行了讨论。大家指出司法人工智能与法官、当事人、法律从业者的关系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企业应当积极为司法智能化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南京大学软件学院陈振宇教授作为学术界代表提出,从学术理论到实践落地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在学术理论上,智慧司法方向已有很好的模型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是精准度还有待提高。

  行业的发展进步需要技术的革新突破。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领域的深度实战应用,需要法院、企业、研究机构等共同破解,鼓励原始创新,以技术突破应用促进智慧法院全面建设。漫谈的最后,大家各自对第四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期许。

  高峰论坛上,胡云腾、梁新、时建中等领导为第四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推杆启动,与会人员合影留念,预祝第四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圆满成功。

  附录

  关于“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

  自2018年以来,在人民法院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已经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赛事广泛邀请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高校、高科技企业参加,是面向法院侧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权威比赛,在罪名和刑期预测、法条推荐、相似案例匹配等多个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前三届赛事共计超过3000支队伍参赛,覆盖高校、企业、法院等参赛单位近2000家,参赛范围逐年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和行业影响力,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广泛国内影响力的司法人工智能领域权威赛事。挑战赛赛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语言处理、多媒体识别处理等司法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和智慧司法创新创业等。各个方向根据比赛需要设置专门的赛题。赛事愿景是在拥有全球规模司法数据的中国,实现法律界、学术界、产业界联合,面向智慧法院建设,吸引高水平研究人员,孕育先进的司法AI新技术,推进司法AI相关技术落地形成实际应用

  关于人民法院智慧法院重点实验室

  2018年,根据人民法院工作部署,人民法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依托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开始筹划建设人民法院智慧法院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实验室),并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建成启用。

  智慧法院实验室的建成和启用以期突破智慧法院关键技术难题、引领产业发展;建设世界水平的原始创新和持续创新平台;建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智慧法院国内外合作交流平台和司法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基地。

  截止目前,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实验室建成了全国的具备内外网、公私云支撑的智慧司法应用实验环境,实现了对全国上百个主要智慧法院建设应用系统的集成,可满足人民法院信息技术部门“一站式”智慧法院建设调研需求,成为各种智慧法院创新应用孵化的“试验田”和成熟应用推广的“样板间”,成为国内影响力的智慧司法前沿技术探索、理论创新和应用普及的重要实验平台,初步建成以院智慧法院实验室为核心,法官学院实验室、广东实验室和正在建设的南通实验室为补充的多地联动实验室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